海南鳽
英文名:White-eared Night Heron
纲目科属:
鹳形目 / Ciconiiformes
鹭科 / Ardeidae
鳽属 / Gorsachius Magnificus
描述:中等体型(58厘米),上体、顶冠、头侧斑纹、冠羽及颈侧线条深褐色。胸具矛尖状皮黄色长羽,羽缘深色;上颈侧橙褐色。翼覆羽具白色点斑,翼灰。成年雄鸟具粗大的白色过眼纹,颈白,胸侧黑色,翼上具棕色肩斑。
虹膜-黄色;嘴-偏黄,嘴端深色;脚-黄绿色。
叫声:尚无记录。
分布范围:中国南方(越南东京的东部有一记录)。
分布状况:列全球性极危物种(Collar et al., 1994)。过去为留鸟,见于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广西及海南岛。20世纪60年代在海南有两次记录,1990一1992年间在广西三个地点出现,最近在南宁附近发现一小的繁殖群。1998年在广东鸟市有一只;新近报道在车八岭有少量繁殖个体。
习性:栖于林中小溪旁小沼泽地的稠密低矮草丛。被赶时飞至林上层。
俗名:白耳夜鹭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查看鸟网版权声明>>